天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天籁小说网 > 小太监大督主 > 第12章 第 12 章

第12章 第 12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过了几天,刘吉便知道了九皇子为何不开心。

郑玉拿着郑曦给的一些糕点递给刘吉, “我师傅给的,快吃,妍妃娘娘赏的,刚做出来的,特别香。”刘吉接过,闻了闻,真的好香, “你去你师傅那里了?”

郑玉一边吃一边点头, “嗯,朝堂上最近的事情多,师傅提点我,哎,咱们做奴才的都是听主子的,主子安排咱们干什么,咱们就干什么,如此而已。”

“朝堂上的事?”刘吉吃的满口糕点,含糊不清的问。手上有油,拽着郑玉的袖子擦了擦。郑玉扑撸一把,把他的手甩了下去, “哎,你到是会干活儿哈。”

刘吉笑,嘴里的糕点都要含不住了。

“听说,刑部和司礼监查案,查到冯将军头上了,皇上已经不允许冯将军回北疆了,我们都要小心些。”

“什么?”刘吉放下糕点愣愣的看着郑玉。

“别问,小刘吉,我们奴才能懂什么?朝堂上的事儿,自然是朝堂上的大人们说了算,我们最近小心些,不要触了主子霉头就行。”

如若是真的,九皇子怎么办,他心里的神明形象就要坍塌了。刘吉仍然记得冯将军看着他时的笑呵呵的眼神,一个连奴才都不会低看的人,怎么会饿死冻死那么多自己的士兵。

就当朝堂上闹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后宫传来了好消息,元妃生了个皇子,据说生十五皇子的时候天空飘着七彩祥云,是大吉之兆。

元妃的父亲是督察院左督御史贾招,是大元开国功臣之一,嫁与皇上多年无子嗣,这算上大喜。皇上据说一连几天都歇在了元妃的蕙兰宮,赏赐的金银珠宝更是无数,各宮也陆续送去了贺礼。

妍妃坐在了景丰殿九皇子寝殿的偏塌上,眼神带着嘲讽, “皇上还演起深情了,你父皇啊,女人无数,靠着女人的娘家帮他顶着朝堂,既荒淫又多疑,虚情假意那一套玩的到是明白。整个王忠义那么个没根儿的太监,比自己的爹还亲。”

九皇子看了看后边的刘吉,赶紧制止, “母妃,莫要胡言乱语。”

妍妃撇撇嘴, “皇儿你记得,今天可以是冯将军,明天就可以是你外祖父。你外祖父已经自动的卸了些权利,你舅舅在朝堂上也不得力,你外祖父准备让他回江南继承家业,一同打天下容易,一同享天下太难。”妍妃喝口茶摇了摇头。

九皇子给了刘吉一个眼神,刘吉会意往出走。

妍妃呵斥了一声, “站住!”

刘吉赶紧回来给妍妃行礼, “娘娘有什么吩咐?”

妍妃瞅了九皇子一眼,拿着手绢转了转,看着刘吉,眼神凌厉, “你还小,很多事不懂但得记住,你的主子只有一个,主子如若好你便好,主子不好你也不会好。把自己的嘴管的严些,省得说错了话招来杀身之祸,你的小命在谁手里你要明白,记住了吗?!”

刘吉心一惊,赶紧跪下磕头, “奴才记住了,奴才绝不乱说,奴才生是九皇子的人,死是九皇子的鬼。”

九皇子一拍桌子, “什么死不死的,在我这儿好好的伺候,忠心的人是不会死的。行了,赶紧出去吧。”

刘吉走出殿外,脸色发白,冒着虚汗,外一说错了哪句话,小命就真没了。

九皇子看着刘吉出去关上门,急急的对妍妃说: “母妃,你怎可在一个奴才面前说这些话,他还小,怎么会知道轻重,外一一时说漏嘴……”

“他年纪小,心智却不小,他知道我想听什么。上次我罚他,他却没有找由头跑,是他知道他躲不过,跑了我会更生气。母妃问过,他机灵着呢,可以培养,总得有你自己的人,他知道了你的秘密就真正成了你的人。”妍妃打断了他说的话。

九皇子仍然不安, “娘娘您要谨言慎行,儿臣的前途,外祖父家的性命都在你的身上,您手里掐着宋家的命脉。”

“行了,我知道了。母妃这么大的人了,难道还不如你个娃娃,也只是跟你说说不需要你教训。到是你,当初你就不应该到安平路上去看冯延松,还好你还小且当时你父皇来我就跟他说过这个事儿,你父皇并未阻拦。以后切记,与武将,特别是有兵权的武将保持距离,你是皇子身份不同。”说完,妍妃站起来踱步走了出去。

九皇子立在殿内,沉思了一会儿叫了一声, “闻序!”

闻序进来行礼, “殿下有何吩咐?”

“你去找郑曦和卢嬷嬷,就说我说的,这两天我母妃若是有什么不当的举动劝着点,有什么事儿及时跟我汇报。”

“是。”闻序应声而走。

九皇子知道母妃对父皇曾经的深情,父皇是在外祖父的辅佐下登上的皇位,也曾经和母妃深情相扶。父皇登上皇位,立后的同时册立的贵妃,一时间风光无限,宠溺无限。母妃做什么父皇都不曾拘着,父皇曾经说过,妍妃是他最爱的妃子,做什么都可以。

可是后来后宫的妃子越来越多,妍妃迟迟没有皇子,这宠爱就只剩着嘴上说说了。有了九皇子之后好了许多,但是嫔妃众多,皇上对于女人也越来越随意。

九皇子眼里的父亲一直是高大伟岸的,他觉得父亲作为皇上一直是勤于政事,从江南一路励精图治杀回来坐到皇位上,是智勇双全的一位明君。皇家重视子嗣,父皇女人多些可以理解。但是听政以来,他有了新的认知和看法。但父皇是天,是君,是天下共主,怎可以下犯上,父皇定有他的道理。一定是他太小看不清楚朝堂上的真真假假的是非事。九皇子思索不下去了,他如井底之蛙,空无一物的眼前怎么也拼凑不出什么真相。

军饷和军需的案子审的着实费劲儿,涉及的人员众多,一晃两个月过去,也没什么结果,刑部和北镇抚司忙的不可开交。

刘吉这几日夹起尾巴做人,他刚刚明白李爷说的那些话, “万事以保命要紧。”奴才的命,不是命是草芥,是浮萍,是秋天的落叶,风一吹就散了。

他要保命,晚上睡不着的时候,他会细细的想,他周围的太监们都是怎么做事的,他要好好的学。

郑曦领着两名宫女过来给九皇子送尚衣局新作的衣裳,那衣裳妍妃娘娘看不上,又在宫外的云锦阁给九皇子买了两件常服。

刘吉见到郑曦赶忙行礼, “郑总领。”

郑曦笑笑, “刘吉长高了,最近伺候殿下可有心得?”

“做的不好,有些粗心,但是殿下仁厚,总是宽恕我,奴才之后定当尽心尽力。”

郑曦点头, “尽心些,再细心些。”

刘吉赶忙答应, “是。”

郑曦看着刘吉,他人虽小却勤快,得到九皇子的赏识却并没什么傲气,对谁都放低姿态很是尊敬,小小年纪做事有模有样,这样的小奴才实属难得。

朝堂之上的事儿,如同雾里看花的不只有九皇子,其他皇子也是看不清晰,他们都选择了闭口不言。在平静的表面,下面是波涛汹涌、暗流涌动。

九皇子这两天除了读书,不练箭、不习武尽做些可有可无的事情。大多时间是刘吉陪着他,逛逛园子、品品茶。园子的花都开了,草都绿了,风一吹,微风习习、暗香浮动。

九皇子喜欢坐在亭子里,让刘吉给他念志怪小说,他坐在椅子上品普洱茶,点了点手上的书, “念这段。”

刘吉拿起书跪在九皇子脚边。九皇子伸手一捞便提了起来, “站起来读。”

“哦,殿下,奴才这字认不全。”刘吉的脸皱巴巴的。

“没事儿,爷知道你几斤几两,读吧。”

“有一天,一个和尚去化齐,他站在一处完子里,屋里出来了一个美色妇人。妇人‘骑墙’给了和尚一个发硬的馒头。”

“和尚和美色妇人,还骑墙,这是什么故事,路七八糟的。我看看。”

“有一天,一个和尚去化斋,他站在一处院子里,屋里出来了一个美艳妇人。妇人吝啬,给了和尚一个发硬的馒头。哈哈哈……”

九皇子笑的眼泪儿都掉下来了。

刘吉脸都垮了,满面通红,憋憋个嘴,看着九皇子朝笑他。九皇子看他那个样子,越来越觉得好笑,掐着刘吉的脸蛋。

“哎呦,还不好意思了。”掐的刘吉眼泪汪汪的。

又一日刘吉念到, “他收起钱,举起斧头朝着五岁妹妹的头砍去。”

刘吉胆小害怕不敢继续念,他一双大眼睛忽闪着很是不解, “殿下,真的有这么坏的人吗?”

九皇子半米起眼睛,拇指指腹与食指指腹相贴打圈,沉思了一会儿, “不知。”

刘吉陪着九皇子从白雪皑皑走到了郁郁葱葱。

九皇子是个好人,这是他最初的判断,但是他不敢妄断,九皇子虽然年少,但心思深沉,很少对外人表露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不过很少惩罚他到时真的,每次妍妃惩罚他的时候,只要九皇子在,他便不那么害怕,九皇子总是会想办法把他支开。

九皇子最近不出门不见客,也不怎么去妍喜宮请安,除了读书没有懈怠其他的都自由闲散了很多。

太子今年刚刚从明德殿搬进东宫,今日太子请几位皇子饮酒,只有二皇子和三皇子去了其他皇子都找了个借口没有赴宴,看来大家的消息都很灵通。九皇子本来就小,去与不去到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听说太子在宴席上很是不开心。

刘吉问九皇子: “大家为什么不去呢?”

九皇子撤出了一抹意味不明的笑,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包括我。”

刘吉不知道朝堂上的事儿,隐隐的觉得大皇子被孤立了。

气温逐渐升高,昼长夜短,冰雪消融,雨水增多。春风和煦,虽有时略显凉意,但总体温暖宜人。阳光温和而不炙热,一切都充满活力。

还未到盛夏,朝堂之上炸起一到惊雷。大皇子以谋逆之罪,意欲篡位夺权,被刑部关入诏狱,即废去太子之位,贬为庶人,送去西北翼王番地接受管教。刑部掌握的证据出奇的充分,很多证据几乎是送到了刑部手上。

太子余承,他的谋反计划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戏剧”,他居然没想到自己一举一动都被人告到了皇上那里。他一边觉得宦官当道,皇上荒淫无度,他要拯救朝政,一边又狠不下决心立即实施,准备了又准备,商量了又商量,总觉得不到时候。最终,太子余承的“反叛计划”以失败告终,结束了自己的太子生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