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天籁小说网 > 彼土往事 > 第11章 第 11 章

第11章 第 11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北京的早春,萧索阴冷,无聊里面透着一股子倚老卖老的气息,却又偏偏让人觉得有些亲切。卷曲着身形的晴湖校园,好像一个抱着暖水袋泡着脚的年迈老者,不紧不慢的等着春暖花开。

前两天,孙平江收到了一封邮件,内容是这样的:

校长您好,我是本校自动化系一名普通的大二学生,冒昧给您写信,若您在百忙之中能够看到的话,希望可以为我指点迷津。

从小到大,我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够为人类科技进步贡献力量,也以此为目标努力。但是,我的疑惑是,如何能够判断某项科技的进步对于人类是有益的?或者说,一个研究者如何能够判断自己研究的内容对于人类是有正面帮助的呢?

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希望校长可以为我答疑解惑。

顺颂安康。

自动化系

陆向南

孙平江被这封邮件深深的打动了,在字里行间的稚气中,他看到了一个志存高远的学子对未来的思考。他看了一下行程表,对邮件进行了回复:

陆同学你好,感谢你的来信。首先我要向你表示祝贺,你的问题不但体现了远大的志向,也透露出善良的初心。我年轻时也有过类似的思考,随着年纪的积累,有一些心得可与你分享,我下周二下午三点到三点半在办公室,若你方便,可以来找我。

顺祝,学业顺利,生活愉快。

孙平江

下周二很快就到了,孙平江看着眼前这个英气勃发的年轻人,谦逊的表情遮掩不住着眉宇间的自信。

“陆向南同学是吧,请坐。”

“谢谢校长,没想到您真的看到了邮件,我太荣幸了。”

“不必客气。首先感谢你对我的信任,把这个困扰你的问题拿来寻求帮助。能问出这样的问题,说明已经有了不少思考,可否先告诉我一下你的想法?”孙平江问。

“好的,校长。我一直崇拜能够利用科技进步为人类造福的伟大人物,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拉力佩奇等,也坚信科技进步是解决人类未来发展的唯一路径。但是,历史上奥本海默的反思,近年来关于克隆羊的技术争论,都说明科技进步也有其副作用。我觉得,科技进步需要进行道德判断,但是不知道应该如何进行判断。”陆向南说出疑惑。

“好的,我把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分享给你,供你参考。从宏观层面来说,科技进步的确需要进行道德判断,比如克隆技术涉及的伦理问题等。但是,研究者如果意识到某项技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那么他应该寻求一个群体的帮助,比如科学院,行业协会,组织一定范围的讨论,而不是完全通过个人经验发起判断。因为个人经验一定存在着局限性,无论这个人是多么的伟大。”孙平江娓娓道来,“另外,我建议不要过度迷恋人类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这个概念下的个体多样性超乎想象。我建议你把理想略作调整,把推动人类的进步,调整成推动人的进步。”

孙平江看着陆向南略微迷惑的表情,解释道:“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同一件事儿的两个极限范围,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处于两者之间。我们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进步,如果再有能力就可以改善家人的生活,进一步还可以帮助朋友,再进一步可以让全村或者全公司的人生活好起来,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非二选一的博弈。”

“所以,通过日积跬步的努力,你会逐渐找到边界,力所能及的帮助你能够帮助的人,哪怕只有一个人因此而受益,他生活的改善也是人类进步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进步必然是由个体进步组成的,否则也只是空中楼阁。”孙平江语重心长的说。

陆向南的眼神一下子明亮了起来,整个人焕发出不一样的神采,“谢谢校长,受益良多。”

“不用客气。”孙平江笑了,“对了,我提前去了解过,你的高考成绩是当届的前2%,刚才你给我举例崇拜的人,基本上都是互联网创业者,当初报志愿的时候,怎么没有选择计算机系?”

“校长,我的逻辑是,科技的进步需要软件和硬件进行互动促进。我希望在本科期间不局限在单纯的软件领域或者硬件领域,所以选了咱们学校软硬件课程比例最均衡的自动化系,就是希望能够多学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这样啊,很好的思路。”孙平江赞许的看着面前这个年轻人。

“谢谢校长,不耽误您的时间了,祝您身体健康。”陆向南起身一鞠躬,离开了校长办公室。

看着这个年轻人的背影,孙平江忽然觉得这是他近期最愉快的一次对话,他希望能够将这种对话以一种常态化的方式固定下来,为更多的同学提供帮助。

陆向南并不知道,第二年设立的校长接待日和他这次来访有多大的关系。走在路上的他,正在思考着刚刚的谈话。趁着这个工夫,我们来介绍一下陆向南同学。

陆向南,号称28号楼人类进化奇迹。

能够挤进晴湖的人,都是在各自地界能够掀起些许风浪的人物。入学的时候,大家都是自信满满,可等到毕业,真正还能保持那种自信的人,恐怕连一成都不到了。其他的人,都明白了

一句老话:“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陆向南就是外面的那个人,那座山。

从小到大,陆向南看到一个问题后,他通常会在自己的脑海中提出一个假设,围绕这个假设再提出一些构想,然后再去找相关资料印证。大多数情况下,资料显示都和他想的基本一致。学校是他一个思考的场所,课本的内容对他太没有挑战,他开始参加全国奥林匹克竞赛,高二和高三分别搞定了物理和化学竞赛的金奖,并且具备入选国家集训队的资格。班主任每次喜滋滋的抱着奖状给全班宣布,发动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再去校长办公室报喜,其他班级的老师红毛眼绿的,懊恼这么好的学生没有摊到自己手里。

陆向南无所谓,他参加竞赛主要是为了打发时间,没有与别人一争高下的想法。他也不去参加国家集训队的选拔。直到有一天,晴湖大学安徽省招生办的陈主任敲响了他家的房门。

简单寒暄之后,陈主任向陆向南的父母表明来意,希望能够为陆向南提供晴湖大学的保送名额,当然也是为了防止博景大学截胡,先下手为强。陆爸爸陆妈妈因为早有预期,整体上还算比较平静,只是说主要看孩子的想法。

陈主任于是笑眯眯的说:“小陆同学,晴湖大学的基础科学班欢迎你哟。”

多年来,陈主任向很多青年才子说出过这句话,看着那些个年轻人双眸闪着梦想成真的光辉,这个场景再熟悉不过了,就像是婚礼上的新人彼此说“我愿意”那样在意料之中。

陆向南不慌不忙的抿了一口水,把杯子放回桌子上,说:“我不想去。”

陈主任一个闪神儿,以为自己听错了。

“我的意思是,晴湖我是想去的,但是我不想去基础科学班。”陆向南进一步解释了一下,

“我不想学纯理。”

“那为什么要参加全国理学竞赛呢?”陈主任纳闷

陆向南露出苦恼的表情:“没什么事情做。”

陈主任暗自不太高兴,想着心比天高的后生我见多了。他收神敛色:“那你想去学什么专业呀?”

“还没完全想好,应该是计算机、自动化、或者电子信息三选一。”

陈主任不动声色:“按照规定,报送要去获奖相关专业哟。”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全国竞赛刚刚结束不久,多数参赛选手并没有时间和精力准备高考,留给他们的应试准备期只有一个学期。一边是保送,一边是充满意外的高考,路该怎么走,一目了然。

陆向南很爽快的说:“好的老师,我就不要这个保送名额了!”

“……”陈老师脑子有点缺氧。

他本想再劝劝,又觉得张不开嘴。他看陆向南的眼眸,没有狂妄,是一种真诚。

送走了陈主任,陆向南抄起一只大号的马克笔,在书桌正面的记事板上写上一行字:距离高考还有101天。

高考放榜后,省里的录取名单第一时间被送到了陈主任手边:陆向南,理工类考生第一名,志愿,晴湖大学自动化系。他点点头,把名单交还给了同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