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老师提醒后,书辞引起了十分注意。
但她再怎么盯着,那些人还是阴魂不散地找上了女孩。
到校门时,林谣和老师早已将小姑娘紧紧护在身后,周围聚了好些围观者,七嘴八舌不知在讲什么。
她只觉烦躁和看不到尽头的纠缠,小婷做错了什么,让她独自面对这样肮脏不堪的人生。
这样的恐惧还要在她人生存在多久。
再如何挣扎也无法让她不得不面对。
她拨通报警电话。
警察很快疏散了现场,众人也在调解室里坐了下来。
“同志您好,我是孩子母亲在世时的朋友,她母亲住院时也是我在照顾。”书辞陈述着。
“我老赵家又不是没人了,凭什么由你一个陌生人带走。”男人猛地起身指着书辞道。
“坐下。”警察同志坐在桌子正中,拍拍桌子道。
“您有其母亲生前指定监护人遗嘱吗?”
书辞想了想,赵姐姐在世时她们就没见几次面,更别说遗嘱了。
魂灵表示过让她照顾好小婷,可这在阳间哪能说阴间话。
她只能摇摇头。
“那按规定确实该由亲人来担任监护人。”他说着朝那两人看看。
但她也不是完全没有准备,早几日休息时她便寻人问过其他路子:“同志按规定,担任监护人需经被监护人本人意愿吧。”
本来还消沉的小婷突然来了精神。
林谣也看向她。
“您说的没错。”
“那今天就问问这小妮子到底要跟谁?”那女人说着对小婷威胁道:“小婷,你可想好了,她可是一个和你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选了她以后出了什么事,老赵家可都不会帮你了。”
这话说的残忍了些,却是事实,除了她答应死去母亲的承诺,两人再无任何联系。
少有做决定的时候,如今不得不做出影响一生的选择。
小姑娘眼睛都没眨一下,抱着书辞手臂就道:“我选姐姐。”
书辞愣了愣,她从没怀疑过小婷对她的信任,不曾想如此果断。
她脸上是压不住的喜色,回手也抱住姑娘小胳膊。
“赵家养你这个吃里爬外的东西!”男人气急起手就挥来耳光。
民警也眼疾手快,将其按住,警告:“这里是警察局,不是你能乱来的地方。”
书辞也把孩子紧紧护住。
两夫妻见不好纠缠也就识趣地离开了。
民警与书辞说了些收养手续,三人也离开了。
小婷虽然不说,但也蹦跳着显然舒了口气。
“今天谢谢您。”她对林谣道。
“不谢,我就顺道来学校见一位师姐,没想到让我遇上这个认识的小朋友。”她说着,低下头问:“小姑娘你要怎么报答我啊?”
她倒奇怪,不向她这个成年人讨要报酬,反而对个未成年人要。
小婷哪会应对这种社会人,求助地看向书辞。
“有空请您吃饭不?”书辞和气道。
“你欠我这么多了,就吃个饭啊?”林谣反问。
书辞眉头皱起,不明其意。
“李老师,这都不懂,不帮我多加几次班,我可不认啊。”她语气轻佻,像是话里有话。
书辞露出个微笑:“当然,我还得多加班还您的钱不是?”
她脸上笑嘻嘻的,心里却骂了不知多少脏话。
回家吃晚饭时,她才发现小孩儿裙摆处吊着一块,刚开始她只以为是小孩贪玩不小刮坏了,也就把裙子送去修补。
一连几天的新衣服多多少少都有些破洞,她意识到问题。
时值冬至,书辞照常把人接回家准备和她说道这事儿的重要性。
咚咚!
门外人敲门。
屋外刚下了大雨,寒风瑟瑟,门外刘笙两姐妹正笑着朝她挥手。
书辞赶忙把人拉进屋。
稍微将屋内的空调调高了些温度。
刘琴进屋就到小婷旁坐了下来。
书辞笑着问:“这么冷,怎么到这儿来了?”
“我和妹妹捏了几个饺子,想着一家人一起吃,热闹。”说着就把一大袋饺子递了上来。
‘一家人’三字虽轻飘飘的,却装满了几个孩子的辛酸。
她不过是凑巧拉了把,就这么机缘巧合地认同为家人。
书辞也算个感性的,听她这么一说眼眶里热泪便打起转来。
她抹了把,接过:“这么多,哪吃得完。”
“没事儿,您留着多吃几顿。”刘笙见她瘪嘴,自己也红了眼。
两人相视竟也破涕为笑。
“您坐着歇会儿,我去煮。”刘笙吸了吸鼻子,拿过东西朝厨房走去。
还没进厨房,又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书辞一顿,并未思考出还有谁会来。
开了门。
林谣带着衣帽正站在门口,手上也拎着什么。
“你干嘛?今天不加班啊。”书辞直接道。
林谣无言以对,揉了把眉心:“能不能先让我进门。”
书辞犹豫。
对方又继续道:“好歹同事一场,您就忍心将我一人扔在这寒风中嘛?”
屋外北风吹着树叶簌簌落下,雨滴打在石板路上清晰可闻。
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总不好老驳人面子。
她扭头看屋内其乐融融的气氛。
啊……真的不想在今天工作!
人在屋檐下,该让步还是得让步,她勉强扯出个笑脸,让出道。
林谣笑得开心,愉悦地嘴角都咧上天了,进门脱下鞋就往桌上放下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羊肉汤。
“小婷好呀。”她放下东西,朝面前的小姑娘打招呼,“你是?”说着看向正剥着桂圆的刘琴。
“您好,我叫刘琴。”
“你好。”
刘笙听了动静也从厨房走出,礼貌地打起招呼。
“你把衣服脱了,掉我一地水。”书辞从衣柜找来件稍厚的长睡衣,扯着林谣衣角道。
林谣转头注意到一路的水滴,小心垫脚走到衣架边:“不好意思,等会儿我给你收拾。”
她脱下外衣,露出卷在内里的长发,没有伞的遮蔽,早已湿哒哒地垂在后背。
“你等会儿。”
“你头发湿了,会感冒,吹干再穿。”她从旁掏出吹风机道。
林谣点头,微笑着接过,“谢谢。”
稍加收拾,林谣也不客气地坐到桌前。
几人帮忙,饺子也盛上了桌。
一小碟醋,蘸上这热食,身体也暖和不少。
透明的玻璃,隔绝窗外寒冷,只留室内暖和。
书辞一边喝着羊肉汤,一边问:“你不是来找我加班的啊?”
林谣满脸写着苍天可鉴,解释:“冬至阿姨做了盆羊肉汤,回家过冬至去了,家里冷冷清清地,想着你也一个人,就来了。”
她说着扫了圈桌上的妹妹们,“看来我想错了,就我一个孤苦伶仃。”
确实,她家的情况,书辞再清楚不过,完全看不起女儿的家庭,彻底抛弃她的家人,没有一丝亲情,就算再如何豪门,都没什么可让人羡慕的。
除了被抹去的那段告白记忆,她俩也算不上有过节,甚至林谣对她的帮助,完全称得上是朋友。
“谣姐姐,过年也来吧。”书辞还没说话,小婷先发出邀请。
林谣眼角带笑,给她投了个满意的眼神。
也不知她不在的那段时间,林谣到底与小婷说了什么,让她这么帮腔。
于书辞而言,只要别再告白,都好说,毕竟她选择了长生,便迟早暴露身份,迟早面对亲人和爱人的生死,这对林谣可并不公平。
所以,林谣做同事也好,成朋友也罢,抑或是陌生人,只要不为恋人,如此距离便是最好。
林谣见她沉默,挨近问:“不行吗?”
温热的眼神映入眼瞳,她下意识往后仰:“过年我回老家,您还是自己过吧。”
“行吧。”林谣失望地夹了块饺子,送进嘴里。
“对了,上次提起的给小婷转学的事,考虑怎么样了?”
“姐想给小婷转学吗?”刘琴问。
书辞顿住手,想起几日来衣服的破处,确实该做决断了。
刘笙看出她的心思,道:“不如转到我们那边的小学去。”
一桌人望向她。
“我做了个人生选择。”
刘笙放下筷子,起身鞠躬,“姐姐,我决定去读研了。”抬起头道:“感谢您这几个月来的照顾,以后几年还得继续麻烦您。”
书辞愣了愣,连忙让她坐下。
“你母亲托我时,我就做了准备,这是好事,没什么麻烦的。”
“所以,把小妹转过去,我们也能照顾,加上妹妹也快上大学了,也能辅导功课。”
书辞有些犹豫,她担心小婷与两姐妹毫无血缘关系,性格也算孤僻,是否与两人合得来。
踟躇时,小姑娘先开了口:“我愿意和琴姐姐一起。”
刘笙也看出她的犹豫:“我知道姐在担心什么,要是有不妥的地方,两个住处近,小妹可以再搬回来。”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她怕刘笙误会怀疑她的待人,赶忙解释。
“知道的,姐姐不会那样用恶意揣度我。”这话反而给她说了。
“哎呀!你们这些老人家就是优柔寡断,小妹,去咱们那边住住,肯定不让你失望。”刘琴对着这群不果断的成年人指责起来,用她最简单的方式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