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天籁小说网 > [天幕认证]十阿哥的命是一等一的好 > 第48章 后续反应

第48章 后续反应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从十福晋拿出那根来自太皇太后赐下的珠钗起,事情的性质就完全变了。

有些事情,上位者总以为是小事,岂不知就是这不经意的小事,有时候导致的后果却是致命的。

胤禔是沉寂了,但并不代表他死了。

对于自己的女儿,面对这极具意义的等同于福晋及女儿遗物的珠钗,你让胤禔怎么想?

佛尔果春可是他的第一个孩子,她是在胤禔的期待下诞生的,尽管胤禔也曾懊恼惋惜为什么她不是男儿,但终归那时候胤礽尚未大婚,都说先开花后结果,他也没那么急促,对这个女儿他是实实在在放在心上的。

对于女儿,胤禔不是不愧疚的。

福晋临终前还不忘拉着他的手嘱咐他照顾好他们的儿女,昔日为了夺嫡,为了拉拢蒙古,没能用尽全力将女儿留京,胤禔不是不愧疚。

但愧疚又能怎么办?

他这个阿玛能做的实在有限,除了时不时的往草原送东西,一遍遍敲打女婿,他又能做些什么呢?

白发人送黑发人,胤禔不心痛吗?

只是,终归那是女儿的命,他也只能接受现实。

但现在忽然发现,佛尔果春的死可能令有玄机,而他这个作为阿玛的却一无所知,一瞬间胤禔的火气就上来了。

在胤誐找上来的当日,胤禔带着弘昱叫齐府卫就打上了佛尔果春的奶嬷嬷一家,奶嬷嬷的儿子被暴怒的大千岁胤禔当场打死。

看着从奶嬷嬷一家搜出的十多万两财务之后,胤禔只恨打的还不够狠。

奶嬷嬷家抄出这么多财物,那真是始作俑者的弘暄都不曾想到的。

内务府的贪婪,真的是清末才发生的吗?

想想红楼梦中贾府的奴才们,王府的奴才难道还不如公府的奴才不成?清代的王爷是这样评价红楼梦的——‘红楼梦写得不错,就是写贾府的富贵写得太过寒酸了’。可想而知,和王府相比,富贵奢靡的贾家根本不值一提。直王府显赫了这么多年,门下的奴才难不成还比不过贾家的奴才不成。

直亲王女儿的奶嬷嬷非心腹不可胜任,奶嬷嬷之所以能成为直亲王大格格的奶嬷嬷,那自然得是她的夫家也是直亲王信任的奴才,想想红楼梦中赖家的富贵,这奴才攒下这么大的家业也无可厚非。

无可厚非?

胤禔简直炸锅了——

更可怕的还在后面,直亲王旗下伺候的奴才一查,竟然轻轻松松查出来百万资财。

就问:这可怕不可怕吧?

整个直亲王府都未必有这么多银子,但依附在他旗下的原本拮据的包衣们在伺候直亲王之后,打着胤禔的旗号,轻轻松松积攒了百万家财。

直接把胤禔给气笑了:“好,好,好的很——”

合着,爷就是那个冤大头是吧?

呵,这事儿走着瞧!

从胤禔开始,各个王府开始自查。

按理来说没出宫几年的胤礽现在正该好好看死对头胤禔的热闹才是,实际上胤礽同样愤怒异常,甚至比胤禔还要愤怒,合着他的名声都是这群奴才败坏的。

胤礽:合着贪污十两银子,给爷上供一两,然后都是爷干的是吧?这算什么,冤大头也不是这样当的吧?怪不得爷的开销比汗阿玛还要多,爷寻思着,爷也没干什么啊!

奢靡?

奢靡你个大头鬼!

合着爷是个奴才当替死鬼的——

简直滑天下之大稽,可笑,可笑!

更搞笑的是胤祉,还没等他查呢,就有官员上奏,胤祉特使敲诈官员。

胤祉:......

(⊙o⊙)啥玩意儿?他派人敲诈官员?

这群奴才真是好大的胆子,查,必须查,给他往死里查。

胤祉积极自证,他绝不承认,他那是眼红大哥抄到的巨额财产。

更搞笑的是,这事儿完全是个乌龙,竟然是一伙骗子冒充胤祉旗下奴才行骗,可算是给这群阿哥开了眼了。

若不是这群骗子人心不足蛇吞象,恐怕这事儿都暴露不出来,胤祉就白白担了恶名。这就更证明了胤礽的怒火并非无的放矢,这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别说,就连敦郡王府也借此机会发了数万两横财。比不得他的哥哥们,毕竟胤誐真正起势还在天幕出现之后,再加上来自弘暄的管理手段,十福晋治家手段非常,倒是没那么夸张。

不过,宰相门前七品官,敦郡王的奴才也一样,难免会有打着胤誐名义做事谋利益的存在。想想胤祉的遭遇,这也不是很奇怪。

一通出宫建府的阿哥们查下来,就九、十两位阿哥府的问题是轻,胤誐是因为他有个好儿子,好福晋,而九阿哥,他那是属貔貅的,账本上的事情,别想瞒得过他的那双利眼。

胤禟:在账本上,没有一文钱的错误能瞒过爷的眼睛。

只是……

经此一事,内务府问题彻底解决了嘛,遗憾的说,并没有。

难道说几十两银子的鸡蛋是一朝形成的吗?

自然是有预兆的,如今的鸡蛋鸡七已经是二两银子一个了。

你说弘暄不知道吗?

当然知道,可是这是惯例。

水至清则无鱼,内务府一众臣子也不容易。就如官员借贷一样,皇帝难不成不知道其中的弊端吗?也跟官员的火耗一样,这种类似成例的潜规则,不过是皇帝对旗下心腹的犒赏。

就像江南曹家一样,江宁织造也好,苏州织造也好,谁不知道那是个肥差。

但为什么这事儿最终落了曹家头上?

曹家是皇帝心腹是其一,对曹家接驾的补偿是其二,曹家几乎可以算得上奉旨贪污。就像内务府一事,兹事体大,若不是王伯闹出来,像是鸡蛋这种问题根本不算什么。

毕竟,皇帝想不到,他的后代何不食肉糜到了连实际的鸡蛋价格都不清楚。

外面虽然风风雨雨,但和他们这些上书房读书的阿哥其实关系不大。

直到弘时和弘历的哈哈珠子众目睽睽之下被拖走流放,顿时惶恐的氛围笼罩在上书房的一众包衣头上。谁叫阿哥爷们的哈哈珠子多少包衣出身,这件事对他们影响更大一些。

四伯眼里也真是容不得一点沙子,也不知道是这哈哈珠子一家有多太过分,以至于四伯一点儿情面也留不得。尽管和四伯合不太来,但不得不说四伯做事真可以算得上铁面无私了,这是他其他叔伯难以做到的。

说实话,他们这些阿哥爷身边的哈哈珠子家里多多少少是有些问题的,但……怎么说呢,奴才也是阿哥爷们的脸面,不过分的,他们乃至府上都愿意护一护。

都说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古代比现代尤甚。

上书房中,面对一众哈哈珠子的惶恐,叔叔兄弟们的议论,弘暄也不知道他推这么一手做得到底对不对。

被抓的包衣们当然有罪,但更有罪的是这不平等的世界,是这漏洞百出的制度。

有时候,弘暄真怕他完全被这吃人的世道同化,有时候他又恨自己被同化的不够彻底。

他的心终究不够冷,哪怕他知道闹大是对得,对着那群因贪腐受到牵连的家眷他依旧于心不忍。

作为这一切的推手,他终究做不到内心无咎,他怜悯周遭所有不平之人。却也明白做事终归要有取舍,这不是他造成的,是这个吃人的社会造成的。

尽管弘暄已然决定要出海,但穿越一遭,在不影响自己的前提下,在他能力范围内,就和《尼布楚条约》一样,他终究要做些什么。

对于那群骗子,内务府官员:这群骗子,简直无法无天,竟然还敢带累咱们内务府,必须大刑伺候。

在此事上,汉人官员也很好玩。

明知道内务府及一众官员此刻恨不得当胤禔含怒杀人这事就这么悄无声音的过去,他们偏偏不如愿。弹劾胤禔的折子,那是如雪花一般涌上皇帝按头,皇帝看一次,气一次。汉官们没少被内务府刁难,现在可算是被他们逮着机会报复了。

皇帝气的是胤禔吗?

自家孩子被欺负了,胤禔要是没点血气康熙才会生气,胤禔是冲动了点儿,但完全事出有因,皇帝要生气也是生内务府,生奴才的气。每看一封折子,对内务府的怒火就更大一分。

随着各王爷贝勒查抄出来的财产数额一日多过一日,皇帝的怒火那是一日高过一日。

内务府是经不起查的,越查皇帝的怒火越大。

二两银子的鸡蛋是吧?无故报废的茶盏是吧?皇帝也只得享用次一等的东西是吧?对主子捧高踩低的区别对待是吧......

这群奴才,简直倒反天罡。

这一个月乾清宫报废的茶盏,比过去几年报废的茶盏还要多。可以说,这段时间包衣家族人人惶恐,生怕忽然这账就查到自己家头上了。

但法不责众,真要全处理了,京城就该第一时间内乱了。弘暄期待的全面改革终究没有推行,只不过是上演了一出一家落马,又一家上位的戏码。

此次警告,足够包衣们安安分分数十年了。

皇帝很满意,发了一笔横财的阿哥爷们也很满意,只有推动了一切的弘暄并不满意。

这大清,果然难以拯救。

他失落的同时,也暗暗庆幸,幸好他要出海,否则面对这样对大清,那真是一言难尽。不过,好在,未来需要竭心费力的那个人不是他自己,他只要护好他们一家人,留下革命的火种,大清的未来与他无关。

最终因内务府犯事官员众多,处理不了所有奴才,只诛了首恶。自然,典型也是要立的,杀头的,流放地,狠狠震慑了贪婪的包衣们。

康熙五十六年,就在浩浩荡荡的内务府改革中落下了帷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