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天籁小说网 > [红楼]闺蜜重生要抢亲,给她! > 第57章 “罪证确凿”

第57章 “罪证确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像这种藏在深山的道观寺庙,京城外确实不少,有接受香火的,也有避世而居的,我们未必每家都知道,何况范围这么大,想找到不容易。”林如清看着地图,沉吟道。

“所以我找人打听了,他们一家往年踏春或清明祭祖,总爱去哪里?”林若溪笑笑,在几个城门处打叉,“郭家在西城,所以他们出城从不走东边和北边这几个城门。”

“五里村和岐阳村都在西城郊外,他的日常活动,很少涉及南城门,那么他认识和了解到的,一定是西城门以外的地界。”

林若溪又画了一个圈,“他离开得匆忙,又是年前最冷的时候,为了不让妻子儿女受苦生病,必然带着他们暂居熟悉的地方,等物资全部准备好,送上山,才会带着他们躲进去。而在这期间,要过一个年节,住在客栈不合适,太显眼了。”

这里又不是后世,年节流行旅游,只要有条件,春节一定待在家里,何况他身边还跟着年幼的儿女。

“所以他一定会在小镇赁一间屋子,借口定居常住,如此度过年节才不会显得突兀。在万象县,青口镇,沫阳镇问一问,有谁租过房子就知道了,最后根据这条线索,找出附近的道观庙宇。这一点,找山下村民打听打听,他们即便没去过,肯定也知道在哪儿。”

再是深山,也要和人交际,比如互换物资啥的,不可能真的藏着。

林如清冲着她竖起大拇指,“那姐姐这便派人去找吧。”

找郭桐需要时间,更快传来消息的,是那两个工部官员。

他们一个叫张学怀,一个叫胡明浩,都是员外郎,此次贡院修缮,本应该工部侍郎钱锟负责,但在年前,他被派去视察皇陵修建情况。

当年皇帝在位二十多年,是在大乾朝风雨飘摇之际夺得帝位,登基之初,天灾不断,之后又面临灭国之战,整个朝廷全力为应对外地做准备,好不容易保下国祚,休养生息几年,总算缓了一口气。

此时皇帝已年仅四十,自古皇帝寿命就不长,超过四十岁的占不到一半,虽然依旧龙精虎猛,却也开始为后事考虑。

帝陵该修建起来了!

可是却被朝臣阻拦,理由也很正当,当年夺嫡之势惨烈,皇子们争相出事,先帝深受打击,重病去的,因为时间匆忙,帝陵都没完全修好。

还剩下一些工程没有完工,看着就是不完整的,难道要先帝寄居在烂尾房吗?

这是大不孝!

大乾以孝治天下,要是传出皇帝不为先帝修建帝陵,倒先忙自己的,肯定口诛笔伐。

不得已,皇帝只能拨款,先完成先帝帝陵。

又过去了几年,先帝陵总算修建完毕,封土仪式完成,总算顾得上当今陛下了。

从选址到开挖,至今过去了七年,还只有个地基,以及地下宫殿一层。

这远远不够,皇帝很着急,但朝廷每年拨款修建帝陵是有额度的,除非皇帝从私库出,否则再着急也只能让工匠慢慢修。

当今还算英明,知道修建帝陵费钱费工费人力,要求从简,就别像他父皇那样,搞得盛大又奢华,耗费巨资。

但毕竟是帝王陵寝,还是盛世帝王,更干出一番伟业。

不管怎么说,于乱世中力挽狂澜,保住大乾江山,更是把王朝从风衣飘雨中推向如今的盛世,不过短短二十年,就彻底稳固江山,并让百姓安居乐业。

这样的功绩,不值得称颂吗?

这样的帝王,不够格拥有高大上的陵寝吗?

就连把大乾搞得一团糟的先帝,都有那般奢华的帝陵,当今陛下的陵寝,至少也得够得上盛世帝王的牌面!

可这修建陵寝的国库拨款额度,是他自己定的!

没错,就是当今陛下自己定的,当时王朝刚刚缓过来,就有大臣上书,要求大修先帝陵寝,皇帝满心的不乐意,又无法拒绝,便拿朝廷大事说道,国库不丰,实在拿不出来,每年只能出十万两银子。

十万两多吗?

相比先帝时期,每年至少拨款七十万两,只为了修陵寝,那真是毛毛雨了。

可当时确实困难啊,十万已经很多了,能办不少事,即便有些官员心存不满,也不能说什么,毕竟还是当下朝廷大事更要紧。

先帝的陵寝已经拖了这么久,那再拖一拖也没关系。

等到朝廷彻底缓过来,走上正规,税收也越来越多,又有大臣提出增加修建陵寝的费用。

皇帝还是不乐意,不为别的,他与先帝关系不好,不舍得在陵寝上花那么多钱,于是下令规定了每年修建陵寝的额度。

当时皇帝是趁心了,可也坑了自己,现在想改都不行。

还是那句话,以孝治天下,你不舍得花钱给父皇修,那你自己也不能超过那个额度。

当时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皇帝不觉得有什么,更是熟读帝王本纪,佩服那些节俭的皇帝,认为自己未来也会成为这样的明君。

但人是会变的,尤其王朝越来越好,国库越来越丰厚,最多的时候达到两千多万两。

这么多钱,花在修建陵寝上,每年还只有十万两,简直九牛一毛。

再加上皇帝年岁越来越大,似乎离死亡越来越近,而陵寝才刚开了头,还不知道修到何年马月,难道要等到他死后很久才修好吗,像他父皇一样?

呵,想想他是怎么想法设法缩减陵寝开支的,便怎么都放不下心,生怕下一任帝王,也是这样的不孝子,那他岂不是死后也不得安宁?

所以皇帝着急起来,想要更多的银子修陵寝,可规矩摆在那里,他亲自下的命令不能改啊!

怎么办呢?

那就......皇子皇女们孝敬吧!

父皇的陵寝是他花钱修的,虽然用的是国库的钱,但也是他的孝心不是?

那他的陵寝,让孩子出一份孝敬钱是应该的吧?

可排行靠前的皇子有产业,还能出得起这一分钱,剩下还小的怎么办?

只能靠他们母妃或娘家出了,而这些人是大臣,让他们自掏腰包为皇帝修陵寝?

当下就有人不太高兴,更有人拿不出来。

当今后宫,因刚登基时的风雨飘摇,高门贵女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一些普通出身的女子。

她们的娘家自然没什么钱,怎么办呢?

借吧,正好皇帝开放了权限,让家里困难的大臣可以朝国库借钱,那几年国库是真的丰余,又风调雨顺的,天灾都少,很是积攒了一些盈余。

国库丰了,皇帝亲自下令,体恤下臣,谁敢反对?

于是,后妃娘家借了,皇子皇女借了,宗室借了,都给皇帝的陵寝出了一份力。

那其余大臣呢,你不表示表示?

这可是带着我们走出困境,走向盛世的明君,你不表示是觉得皇帝有那点做的不好,不如先帝吗?

有那喜欢投机取巧的,当下便表示自己愿意为皇陵出一份力,剩下的不想出也得出。

就这样,打开了国库外借的口子,皇帝也有钱修陵寝了。

综合起来,每年至少三十万两,说多也不多,至少远远比不上先帝,但也不少了。

这可都是朝臣们‘认购’的银子,只要皇陵一天没修好,他们年年都得上供,欠国库的钱也越来越多。

朝臣们苦不堪言,为了早点结束这个苦差事,皇陵就必须修得又快又好,且把利益最大化,一分钱掰成两瓣花。

历来修建皇陵都是捞油水的肥差,从上到下,都能赚得盘满钵满。

唯独这一次是例外,不仅没人敢捞,更不愿意捞,只希望花最少的钱,把皇陵修建起来。

因此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派人去视察,一遍遍核算成本。

且为了去核算的人不被收买,坑大伙儿的银子,基本都是临时抽签决定。

这一次正好抽到工部侍郎钱锟,虽然他已经领了修缮贡院的差事。

但本身贡院在两年前就大翻修过一次,青砖,木料,瓦片都是最好的,这一次也就是例行公事,把角角落落弄干净,做好防雨防火等各项措施。

由他手下两位员外郎负责完全足够,还是帝陵视察更为要紧。

又一年到来,大家又要‘上供’了,可不着急嘛,所以催促他去了皇陵。

谁能知道呢,这一去就出了大事,钱锟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

说幸运吧,他人不在,贡院起火的阴谋甩不到他身上。

说不幸吧,他是修缮贡院的主要负责人,两个员外郎都是他属下,现在那两人出了问题,他也有连带责任,至少一个擅离职守,御下不严的罪责是逃不了的。

没错,他即便去了皇陵,也是擅离职守,谁让去查看皇陵不算侍郎正职呢,修缮贡院才是。

所以钱锟办事不利,玩忽职守,被连降三级,成了工部主事,一朝回到解放前。

当初钱锟状元出身,当了三年翰林学士后,调任工部便是主事,辛辛苦苦十几年,跌回了主事位置。

但至少他还有命在,还能做官。

而张学怀和胡明浩,不仅性命丢了,估计一家老小也保不住了。

因为在他们家里,发现了二皇子收买他们的银钱和证据!

这叫罪证确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