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周王陵的盗洞塌方现场,探照灯将殉葬坑照得惨白。
沈青梧蹲在泥泞中,指尖拂过殉葬者遗骨的指节——那枚嵌在第三指骨的玉韘,纹饰竟与修复中心青铜鼎内壁的云雷纹完全一致。
“DNA比对结果出来了。”周砚川将平板递给她,屏幕上的数据曲线剧烈波动,“五具尸骨的线粒体序列,与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大立人像表面提取的人类皮屑高度吻合。”
林羽的录音笔突然自动播放起一段古音吟诵,音调诡谲如巫祝祷词。坑壁渗出的雨水在夯土面蜿蜒成商代金文:“周人窃蜀礼,九鼎镇魂,玉璋锁魄。”
“是青铜鼎铭文的续篇!”沈青梧用拓纸覆上水痕,文字显形的瞬间,殉葬坑深处传来玉石敲击声。众人循声掘开浮土,一尊半人高的西周玉璋破土而出,璋身刻满巴蜀图语与西周大篆交错的铭文。
玉璋出土刹那,修复中心第九库房的青铜树突然发出蜂鸣。程拙蜷缩在树根旁,咳出的血沫在青铜表面凝成三星堆神鸟纹样。他哆嗦着掏出沈青梧的胎发镯,镯内壁的陨铁纹理正与玉璋缺口严丝合缝。
---
**修复室内,子夜。**
沈青梧将玉璋浸泡在去离子水中,青灰色玉料逐渐透出血丝状沁色。显微镜下,璋身刻痕显露出双重工艺:表层是西周典型的双钩阴刻,底层却是三星堆独有的燧石钻凿纹。
“玉璋是拼接的。”周砚川用红外光谱扫描接口处,“西周工匠将三星堆玉器切割后重新打磨,用鱼鳔胶黏合……但这里用了现代氰基丙烯酸酯。”
话音未落,玉璋突然裂成两半。夹层中滑出一卷泛黄的丝帛,展开后是幅墨绘《巴蜀山川图》,图中标注的矿脉走向与雒水河滩出土的青铜甗位置重合。更诡异的是,丝帛边缘染有暗红斑迹——经检测竟是1994年河南某造纸厂生产的宣纸。
林羽的苗银耳珰骤然发烫,古音共感强行将他拽入幻境:
西周宗庙内,太祝正将玉璋浸入牛血,璋身三星堆纹饰在血水中扭动如活蛇。廊柱阴影中,头戴青铜纵目面具的巫者低声冷笑:“周公制礼乐,不过剽窃古蜀祭仪。”
幻象破碎时,林羽手中的丝帛《山川图》已化为灰烬,唯余一角残片显示着经纬度坐标——指向成都金沙遗址北侧未开放区。
---
**三日后,金沙遗址考古现场。**
暴雨冲刷着探方内的象牙堆,沈青梧跪在泥水中清理玉璋出土的灰坑。洛阳铲带出的土层中,混杂着西周陶片与三星堆玉璋残件。
“灰坑第三层有扰动痕迹。”考古队长指着剖面上的断层,“西周晚期有人盗掘此坑,重新埋入篡改过的祭祀品。”
沈青梧的毛刷突然触到硬物。她小心拨开浮土,半枚带铭文的青铜钥匙显露出来,形制与第九库房青铜树的锁孔完全匹配。钥匙表面覆着层黑色胶状物,实验室检测显示成分与青铜剑渗出的靛蓝液体同源。
“是‘血祭漆’。”程拙的声音从背后传来。老人用棉签蘸取自己咳出的血,轻轻涂抹钥匙——胶状物遇血溶解,露出钥匙柄上的铭文:“开此锁者,当承古蜀之诅。”
当晚,修复中心召开紧急会议。投影仪播放着青铜树X光片:树干内部中空处藏有九枚玉璋,排列方式与北斗九星吻合。沈青梧将钥匙插入锁孔时,整株青铜树开始高频震动,树顶陨铁球投射出全息星图,与玉璋残片显示的星象完全重叠。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当夜的天象。”周砚川调出天文软件模拟数据,“但星图显示的不是周地,而是三星堆所在地的观测视角。”
---
**暴雨夜,第九库房。**
沈青梧独自站在青铜树下,胎发镯与陨铁球产生磁吸反应。她闭目抚摸树干裂缝,姜子牙的幻影再度浮现:“武王伐纣后,从鹿台带回的不是珍宝,而是三星堆祭司的预言——‘周祚八百,毁于锁魄之钥’。”
树洞内突然传出齿轮转动声,程拙珍藏的咳血纸巾被吸入暗格。西周金文在青铜表面游走:“成王元年,三监之乱,周公焚三星堆典籍七千卷,以周礼覆之。”
陆微云的脚步声从走廊尽头逼近。沈青梧迅速拔出钥匙,却带出一卷裹着玉衣的竹简。简文墨迹犹新:“昭王南征,非为荆楚,实赴巴蜀寻青铜神树。船沉汉水时,神树分藏九鼎,鼎腹人牲皆三星堆遗民。”
修复室警报骤响,周砚川发来紧急讯息:雒水河滩出土的青铜甗经碳十四检测,年代竟为公元前1045年±30年——与牧野之战时间完全重合。而甑部残留的碳化谷物中,检测出只有转基因作物才含有的抗虫蛋白。
---
次日,岐山博物馆。
沈青梧站在玻璃展柜前,凝视那柄引发一切事端的西周青铜剑。她忽然发现,剑格处的云雷纹在特定角度下,会与玉璋的巴蜀图语拼合成一幅地图——标注着西周王陵区一处未被发掘的陪葬坑。
当夜,三人潜入王陵保护区。金属探测仪在指定位置发出蜂鸣,掘开表土后却非陪葬坑,而是一口以青铜齿轮封存的战国陶瓮。瓮内装满刻字龟甲,记载着惊世秘辛:
“武王克商,得青铜神树于鹿台,树中有声曰:‘周盗蜀鼎,必遭其噬’。太公望令铸九鼎以镇之,鼎腹藏三星堆人牲,饲以蜀黍。”
林羽用古音吟诵龟甲刻辞时,陶瓮突然自爆。飞溅的碎片中,一片龟甲嵌入他掌心,刻着与修复室青铜鼎相同的混合铭文——西周大篆写着“昭王溺毙”,现代化学式则标注着“汉江水汞含量超标的分子结构”。
暴雨倾盆而下,沈青梧的手机屏幕亮起陌生号码的短信:
“学姐,转基因黍米的味道,比三千年前的蜀黍如何?”
#
1. **玉璋形制**:参照金沙遗址出土的商周玉璋,结合《周礼·考工记》中“璋邸射素功”的礼制记载,设计双文化融合纹饰。
2. **血祭漆工艺**:灵感来自殷墟出土青铜器表面的黑色胶状物,经检测含有人血蛋白,学界推测为祭祀仪式遗留。
3. **三监之乱**: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公旦平定管叔、蔡叔叛乱后“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文中关联三星堆典籍焚毁事件。
4. **昭王南征**:《竹书纪年》载“昭王十六年,伐楚荆,涉汉,遇大兕”,后世学者推测其真实目的与控制铜矿资源有关。